关于 FirstWeb

注意: 此份材料为 非卖品, 可以免费获得原始的 PDF 文件。

FirstWeb 是什么

《FirstWeb》是 《全端》系列中的第一课。
主要以 HTML+CSS 作为基本技术完成网页、网站,从而实现技术以及技术思维的入门。

本课程需要什么硬件?

  • Macbook (Pro) 或其它运行 MacOS 的电脑。
  • 如果同时有第二外置显示器,会提升效率;没有的话,也没有关系。

适合谁

首先,我们应该是一个 自我驱动 的人。
『为什么要学习技术』,或深入、或浅尝,不论何种因由,答案应该来自于自己

一个有趣的现象,『入门』性质的课程,大多在初始引导读者时,有大篇幅内容阐述『为什么要学习编程』,贩卖不学习将被淘汰的焦虑感。
于一个自我驱动的人而言,比如视觉、产品想获得技术实现、沟通的能力,或者团队Leader、创业者想获得产品全局性的控制力,焦虑性的引导内容没有什么意义。因为目标已经存在了,既然迈出了第一步,就不需要再有人在旁边聒噪 『迈出第一步有多重要』了。

其它的,基本的语言能力是有要求的,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。
但也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,要相信自己,即使零基础,那就多付出些努力。捷径作舟,共勉。

如果内心疑虑,比如『我没有基础怎么办』,并不建议进行本课程的学习。
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,表面上是问题,本质上只是需要一些鼓励,而也只有 内心不明、目标不清,才会在尚未起步时,需要他人的鼓劲,甚至于说,需要别人来帮自己做决定。我并不希望这段短暂的教学关系,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,不然,于彼此都是负担。
另外,在这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,我将自己零基础的夫人作为改稿的参考对象之一,零基础虽然没有太大的问题,但课程设计是不可能完全倾向于零基础的,开始不会太难,但逐渐地会难起来,需要更费心一些。

至于,能否引领进入一个新的职业道路、更高的薪资待遇;恐不是课程能做到的事情,也且只有你自己才能做到。
如果有功利的想法,本身也是上进,不是坏事,或许需要寻找其它途径的教育、培训才能达成,但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慎重一点,一些广告上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情,一般都比较容易让人上当。

课程的几种类型

  1. 免费版: PDF 稿子会对外免费发布;
  2. 标准版: 解锁 FirstWeb (桌面 App) 可配合使用;
  3. Pro 版: 三次邮件交流,以及附赠打印的纸质版,包括主体文稿、纲要再整理,非技术性的扩展小册。

知识应该是尽可能免费的,而技能的获取、时间的节省,则需要付出代价。《全端》系列下的课程都会遵循这个原则,付费只是因为花钱买时间
如果免费的课程对你有帮助,不要因此觉得亏欠了什么,并非我教会了你什么,而是你教会了自己。

如何使用

PDF 作为电子稿,有其便捷的地方,可以在很多场合进行泛读;如有可能,将其打印出来,纸质的效果,似乎会更好。
另外,如果是一边看 PDF 一边学,最好可以有 iPad (用于浏览 PDF) 放在一旁;如果有第二个屏幕,再进行外接,可查看代码修改后网页的效果。如此一来,看文档、写代码、预览效果,分别处于不干扰的空间里,对学习的人来说,效率是最高的。

《FirstWeb》这个课程,具体掌握的程度,自行把握,标准不统一。下面任一方式都是可取的:

  1. 只泛读一遍;
  2. 泛读 + 精读,并尽可能理解内容里面相关的逻辑;
  3. 一边看+一边写,涉及到的旁支不继续深入;
  4. 一边看+一边写,感到疑问的地方,尽可能深入地进一步了解 (善用搜索引擎);
  5. 上述基础之上,尽可能多的额外尝试,比如做很多个不同风格的网站、模板。

下面这段,是『啰嗦』,可以直接跳过……

写在最后

教育,是 千斤拨四两 的事情。
我在心理上准备了很多年,物理上的时间也有大半年时间,才有第一个课程的眉目。
如此的时间投入,心中也仍惶惶然。
千斤 并不是容易的事情。当然,千斤拨四两,实在效率太低,希望能达到 一斤拨四两 也好,起码还能有 25% 的传达率。

课程中的内容,有些『局限性』是限于篇幅不宜拓展开,这是我所知的;而有些『局限性』,是因我自身的局限性,而产生的『未知』或『错知』。
所以,在彼此有着信任的基础上,你也当保持着一份 质疑
终归,你非我,我的路未必全然适合你,而我亦非是你,不一定能以最正确的方式,带你以最正确的姿态,走进前面那道门。

我能理解有些人的天生骄傲,当产生了一些优于他人的积累后,这种坏毛病就特容易冒出来,而且又是很难被直接指出的,不然会坏了骄傲的情绪且又不以为然。
这其实也是生命力旺盛的一种体现,早期为利,后期为弊。
在一切未发生之前,就多唠叨几句: 只要你的编码能力,没有到科学家级别的,就不要自视甚高,虽然程序上的事情大多一理推万理,但是切记,不懂的东西,还多了去;你产生的骄傲,不过是另一层面的无知罢了。

对了,如果有机会彼此交流,务必不要叫老师,并不喜欢这个称呼。首先,我们是平等的;另外,如果可以,我更愿意当学生。
课程中,如若什么地方的语态出现了从上到下的俯视感或者唠叨,见谅;毕竟这课除了后辈,也有我的兄长、前辈们,若有所冒犯,并非本意,只是词不达意了。
自己有非常狂妄的一面,也有极其谦虚的一面,常态当是温和的中间,相信诸辈大都如此,不会携带太幼稚的情绪。便不再多言,让我们专注于内容。

最后的最后,我们在脑海中带着一个问题: 你觉得『编程』是什么?
我个人认为它是『可复用的人类思考的沉淀』,而你也有自己的想法吧?现在还不明确的话,也没关系,有一天自然会清晰的。